致敬英雄|舍身炸碉堡的战斗英雄——董存瑞

2020-09-01 来源:怀来县董存瑞纪念馆

追寻英模足迹

  1929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原属察哈尔省省会)怀来县存瑞镇南山堡村,小时家境贫穷读过一年书。

  1940年,怀来县南山堡建立抗日政权,参加儿童团并被选为儿童团长。14岁时,因掩护区委书记王平躲过日本侵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5岁,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小民兵。

  1945年春,董存瑞参加了当地抗日自卫队,同年8月参加了八路军。董存瑞成为一名人民军队的战士,以后历任副班长、班长。  

  1947,在察北重镇独石口遭遇战中,他夺下国民党军的一挺机枪,被记大功一次,被授予勇敢奖章。

  1947年初的长安岭狙击战,他在班长牺牲、副班长受重伤的情况下,挺身而出,自任班长,如期完成了狙击任务,立大功一次。

  经过中国共产党的培养教育和战火锤炼,董存瑞立过三次大功,四次小功,荣获三枚勇敢奖章和一枚毛泽东奖章。1947年3月,在平北整训期间,董存瑞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春,在新式整军运动中,董存瑞带领的六班被所在师评为“董存瑞练兵模范班”。在实战演习中,董存瑞把身旁一颗冒白烟的手榴弹甩了出去,避免了一次伤亡事故。获得师级“模范爆破手”的光荣称号。

  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因部队受阻于国民党军队的桥型暗堡,董存瑞毅然抱起炸药包,在左腿负伤的情况下冲至桥下。因身边无处安放炸药包,紧急时刻,董存瑞用自己的身体充当支架托起炸药包,牺牲时,未满19周岁。

“爱兵模范”与“爱民模范”

  董存瑞在战斗中是英雄,在平时又是“爱兵模范”。1947年10月,新入伍的郅顺义分到董存瑞任副班长的2排6班。电影《董存瑞》中他俩是十八九岁的小哥俩,其实董存瑞比郅顺义小11岁。当董存瑞看到郅顺义穿着一身破衣服时,就把自己平日舍不得穿的一套军装和一双新鞋送给了他,自己却穿着打着补丁的衣服和旧鞋子。

  在行军中,很多新战士脚上打了泡,董存瑞就主动替他们扛枪、背背包;到宿营地又把烧好的洗脚水端到新战士跟前,不但为他们挑水泡,还在油灯下为他们缝补衣服鞋袜。有一次部队追击敌人,一昼夜行军近220里,没有吃上饭。休息时,董存瑞把领到的几斤黑豆煮熟了分给班里战士吃,自己只喝了一些汤。

  董存瑞还是位“爱民模范”。一天,有个新战士用房东老大娘送给的一捆柴火烧炕。他知道后,就带了几个战士上山去打柴,送还了房东。1948年5月12日,董存瑞所在师向隆化进军,在承德县荞麦地沟村(现三沟镇房身沟村荞麦地沟自然村),董存瑞看到前面村子冒黑烟,他断定是敌人撤退烧老百姓房子,当即带全班跑去帮群众救火。当发现一位大嫂哭喊着踉踉跄跄往一个着火的房子里闯时,便一步跑上去拉住,自己冲进屋里,在烈火浓烟中把孩子救了出来。董存瑞常说,八路军传下来的爱兵爱民传家宝,我们一辈子也不能丢。

感悟英模精神

  董存瑞在战斗中敢于牺牲自己,源于他具有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在面临战场大局与个人生死的双重抉择下,毅然选择了牺牲自己,表现出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大无畏的革命气概,特别是其折射出的以“不怕牺牲、勇于奉献”为内核的革命精神,凝结着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顽强的战斗作风,具有永恒的价值与魅力,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激励着一代代英雄儿女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前赴后继、拼搏奋斗、舍生忘死,在后来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的黄继光、邱少云等著名战斗英雄,和平时期的抗洪英雄李向群、驾驶战机与美军机相撞的“海空卫士”王伟,新时代逐梦海天的强军先锋张超、献身强军备战的排雷英雄杜富国等,也都能看到董存瑞这种牺牲奉献精神的影子。

  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不容遗忘,英雄烈士的精神更应代代传承,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新时代的革命军人应当把对英烈的尊崇和敬仰化为矢志强军的强大动力和行动自觉,在本职岗位上守土尽责、不负重托,用奋斗与奉献书写更加辉煌的未来。
责任编辑:huailai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中共怀来县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lwmb6860877@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80274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