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瑞精神传承人 —— 张毛毛的初心故事

2020-06-03 来源:怀来县董存瑞纪念馆

  2020年是董存瑞烈士牺牲72周年,我想到了“传承”这个词。2020年也是新冠肺炎来袭之年,我想到了“初心”这个词。两个词有什么关联呢?今天就请大家与琴儿一起来温故董存瑞家乡怀来县的医疗工作者张毛毛赴武汉支援抗疫,传承存瑞精神的初心故事。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张毛毛同志作为全国战斗英雄董存瑞故乡怀来县首位赴鄂医务人员,临行前表示“发扬新时代董存瑞精神,不辱使命,平安归来”,她的行为是共产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具体体现,充分展现了我县医护人员崇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充分体现了敢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新时代董存瑞精神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作为我县援助武汉的医疗工作者,张毛毛圆满完成了39天的抗疫战斗,光荣回到怀来县;作为疫情当中怀来县的“逆行者”,这位新时代的“90后”用自己的认真和负责,表现了新时代怀来儿女面对疫情的决心与勇气。

  转眼间,2020年已经过半,张毛毛的故事也感动了每一位怀来人。关于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和张毛毛本人,在过去三个多月中到底经历了什么?以下,是她的讲述——

  出发,逆行

  ——当时为什么想到报名去武汉?

  当时我们医院也是有这么一个机会,我之前有支医经验,团县委有我的志愿名单,大年初二的时候把请战书递交到医院和省团委。2月9日我在科里盯着班,早上十点多的时候接到出发命令,非常着急,医院给收拾了东西,出发是从咱们县到正定机场集合,再坐晚上十点的飞机抵达武汉,张家口这一批一共去了31个人。

  ——和家里人是怎么说的?

  我走的时候特别着急,回家收拾行李的时候给我母亲打了个电话,我妈当时第一反应是:“能不能不去啊?”我说:“不行,这是任务。”我妈就说:“那孩子怎么办,你不能把孩子这么丢给我。”可能是她当时觉得恐惧,我只好先解释了下,说我会做好个人防护不会出任何问题,但是她还不相信,我就回了句没时间解释了,就把电话挂了。然后我姐又打电话过来,也是着急地问能不能不去,我还是说不行,我姐在电话里就哭了,我只好就说:“我这去援鄂了,你就是家里的顶梁柱。现在你哭了,老人怎么办?你现在就得照顾好爸妈。”基本上特别简单,电话也就说了两分钟,然后就出发了。
  当时我大年初二写好了请战书,大年初三我就把孩子送到了我母亲家,孩子这一阵一直和我母亲生活,当时我丈夫在东花园镇G6高速口工作,他每天也是需要完成疫情期间车辆排查、值岗。我走的时候,担心过我妈,我姐,我孩子,但我唯一不担心的就是我丈夫了,他是最能理解我的选择,初二的时候我就和他说了具体情况。他和我说:“你放心吧,家里这些事情我都能解决好。去了那边我不给你打电话,等着你给我打”。

  ——到达武汉之后感觉怎么样?有感觉害怕吗?

  当时一下飞机之后,心里震了一下。平时武汉天河机场人流特别多,但是我们下飞机的时候一个人都没有,静悄悄的,只有医疗队。到武汉先在酒店培训了整整两天,然后接到通知去武汉江岸方舱医院。至于害怕,从没有过,因为新闻上已经有好多医疗队奔赴武汉。当时自己就做好随时出发的心理准备了,就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一个护士,在这个正是需要护士的时候,只要是国家号召,自己有机会一定要上。

奋战,一线

  ——那您每天工作流程又是什么样的呢?

  我们是四班倒,每个班6小时,如果是早上8点的早班,需要早上6点起床吃早饭,6点半出发乘班车到方舱医院,下了车通过医务人员的通道领上物资,穿好防护服然后一间一间穿过缓冲间进入病区,我基本上是主班护士,工作是写护理文书,核对病人信息,处理医嘱,发放口服药等工作。有时候生活护士还负责注册、抽血、为病人发放生活用品。下午2点换班,我们出舱的时候需要全都排着队出来,往往第一个人和最后一个人能差一个小时。之后回酒店生活区进行消毒、清洗,这样才算是一天的工作结束了。早上早班8点到2点,下个班2点到晚上8点,夜班是晚上8点到凌晨2点,最后一个班是凌晨2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

  ——那有没有感觉到特别累?

  当然累了,虽然我们工作是6个小时,但是往往交接班,回到酒店差不多一天都得8、9个小时,尤其是带着护目镜需要不停地看着电脑,甚至因为工作原因,人脸和电脑也就十几厘米,工作时间一长就会头晕。还比如有时候发放口服药,五百多个患者需要推着手推车一个一个送到手,经常是一圈下来,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尤其是防护措施非常严格,差不多一个班下来,需要手消的次数早已数不清。

  其实这些都还好,最累的可能就是穿脱隔离服了,穿的时候需要两个人照着镜子,对着穿,要为对方检查穿好没有,基本上穿好防护服需要40分钟,而且防护服比较厚重,当我们穿上防护服的时候都不敢进行大动作活动,生怕防护服有暴露现象,所以每当我们稍微闲下来的时候,也必须保持直着坐。脱的时候同样艰辛,一个人对着镜子,必须旁边有人监督着脱,先脱掉防护服外面的隔离服,然后手消,规定隔离服外面不得触碰防护服的里面。将隔离服脱到垃圾桶里进入缓冲间,继续手消后脱护目镜,之后再手消,完成之后脱最重要的防护服,规定手套只能接触防护服的外面。从上到下不是脱,而是卷下来,从头卷到脚,之后连着鞋套、脚套一起卷下来。

  ——去的过程中家里有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我在武汉的时候,我丈夫跟我讲,县长王鸿飞第一时间来家里慰问了,问我在武汉那边工作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家里有没有困难县里能给解决,还问我有什么要帮忙的,嘱咐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提出来。之后县委办公室主任牛义军,副县长黄晓静都来看望过,而且牛主任还亲自给我发了微信,说想问候下又不敢打电话,怕打扰工作,就发个微信问一下好不好,让我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说。然后团县委,县妇联也一直很关注我的情况,包括我们院领导基本上两三天就会联系我,如果我没有打电话回来他们肯定会微信问我,一直都紧密联系着。在我走的时候,因为着急走,怕我在武汉有什么遗漏,把全院可能要用到的东西全给我带上了,结果去了才发现好多东西方舱医院也给准备了。

  ——去的过程中家里有什么困难,又是怎么解决的?

我在武汉的时候,我丈夫跟我讲,县长王鸿飞第一时间来家里慰问了,问我在武汉那边工作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家里有没有困难县里能给解决,还问我有什么要帮忙的,嘱咐家里有什么困难一定要提出来。之后县委办公室主任牛义军,副县长黄晓静都来看望过,而且牛主任还亲自给我发了微信,说想问候下又不敢打电话,怕打扰工作,就发个微信问一下好不好,让我有什么事情一定要说。然后团县委,县妇联也一直很关注我的情况,包括我们院领导基本上两三天就会联系我,如果我没有打电话回来他们肯定会微信问我,一直都紧密联系着。在我走的时候,因为着急走,怕我在武汉有什么遗漏,把全院可能要用到的东西全给我带上了,结果去了才发现好多东西方舱医院也给准备了。
  ——在工作期间有没有印象深刻的事情?

  有,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是有一次进舱,因为我记得特别清楚,江岸方舱医院当时住了577个人,电脑上有电子病历,上面显示着579人,多了两个人,但是实际上只有577个人,所以就需要我们一个病区一个病区进行核对,当时已经是交接班的时候工作量非常巨大。我们就开始一个个核对,按照规定我们八点出舱,但是那一次我将近十点才出舱。当我出去的时候,和我一起来援鄂的20名护士都早已经出去了,他们都非常着急为什么我还没有出舱。所有人就在那里等着我,一直等一直等。等我打开清洁区门的时候。20个人全围上来了,都在问“怎么才出来啊?”我才跟大家解释了情况,真的,虽然当时特别紧张,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到位,但是大家的关心真的让我特别感动。我们这一批是河北第五批援助医疗队,一共305人。

  ——在那里有没有想过等回来的时候一定要做哪些事情吗?

  没有,没有想到那么多。我们工作的时候,特别尽心,在那里待了39天,每天想的只有手头的工作,别的什么都没想,也顾不上想。

战士,荣归

  ——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形势也慢慢好转。那么您在武汉,最后一天是怎样度过的?

  去武汉好多事情讲究一个“急”字,谁也没有想到会待这么长的时间,到了14号的时候,没有什么状况就在原地休息了,但是我还得经常往医院跑弄病历。其实大家闲了一段时间就闲不住了,都纷纷重新写请战书并交了上去,只不过上面回复还是待命,就这样等到了17号,上面突然来了命令让收拾行李,大家都明白分别的日子快到了,于是配合宣传工作,大家集体照相留念,18号就离开了武汉。
  ——当时的心情是怎么样呢?离开时感到轻松吗?

  不是,其实更多的是不舍。因为来到了武汉,我们虽然做的每一项工作都很小,但是武汉人民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方舱医院,武汉人都觉得我们是来帮忙的。所以我们每做一件事他们都要说谢谢,包括我们的司机人员,入住的酒店人员,都在想尽办法帮助我们解决困难。真的会像电视里演的那样,为我们送来吃的,我记得当时已经二十天的时候,附近的业主居民,因为不能出行,但还专门找制作周黑鸭的地方制作了许多小吃,悄悄的送到我们住的酒店门口,还放了一张纸条。上面就写着他们是哪个小区的业主,大家辛苦了!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这样。真的非常令人感动。

  ——回来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家人也来了吗?

  五点出发,八点的飞机,让我感动的是,当时送我们的有公安、巡特警等等,能出来的人基本都来送我们了。去的时候机场没有一个人,回来的时候机场特别多人来欢送,就感到非常荣幸。回到怀来县之后,在卫健委见到了家人,想着孩子三岁还不太懂事,结果一看到我孩子就哭了。母亲和姐姐这边也理解我了,当时去武汉很长时间之后,我和她们说你们看我都来了这么长时间,每天都在工作,现在也挺好的,有什么困难医疗队都帮着解决。慢慢的她们也就放心了。等到回来迎接我的时候,我母亲就觉得我的女儿真勇敢啊,我就说你想想当时那么阻止我的时候惭愧不?她就笑了。休息了半个月之后,我就给我们院领导打电话,要求让我回来工作吧。领导还问我要不要再休一段时间,我说算了算了,别休了。毕竟现在医院这边也挺忙的。

  ——回来之后,生活方面有什么变化吗?

  变化是有一些的,因为我之前是做临床的。这次回来之后,院领导跟我进行了一次谈话,看我个人对未来有怎样的规划,我说我觉得我去了一趟武汉回来,大家都管我叫英雄,其实别人叫我英雄的时候我特别不好意思。我总觉得去武汉援助这件事是我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该做的,是我力所能及的。院领导问我有什么想干的事情,我就说我最想干的事就是踏踏实实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听了您的讲述,现在外面都称呼您为英雄,您怎么看这两个字?

  其实当我们回来隔离的时候,我们31个人也讨论过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两个字,我还没有能胜任到这个称号,大家和我感受都一样,都说了其实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相对于我们本身,我们都觉得武汉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因为他们牺牲的更多。当时我们到武汉的时候,他们都足不出户,社区里帮忙的都是志愿者,他们带着人义务给我们理发,给我们送需要的东西,私家车也义务帮我们拉东西,每个人每天都在义务做许多事情,但是没有一个人有怨言。我觉得他们这些默默奉献的人才是真的英雄。

  ——有没有想过,以后有机会再去武汉去看看?

  如果有假期的话,打算明年去一次。因为当时我们唯一能活动的场所就是医院,我们每天的行程就是坐上公交前往医院,下班了再坐公交回到酒店。每天这段路是我们仅有的可以感受武汉景色的地点,武汉这座城市,在那39天,对我们来说就是酒店到医院的这段距离,路程也不长,就十分钟,我们去的时候,武汉的树叶和草地开始泛绿。等我们要离开的时候,酒店工作人员说此刻是武大樱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只是可惜我们没能看到樱花。如果有机会,明年能带着家人和孩子一块看看武汉的樱花,领我的孩子去方舱医院走一走,告诉他去年妈妈在这里奋战过。

  ——这段经历对您来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意义?

  这段难忘的经历对我之后的人生影响挺大的,让我对“医务工作者”有了新的认识,能让我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踏实,比以前更加认真了。原来只想着临床操作,觉得只要每年的操作,我通过了就行,现在就想无论是操作还是书写上,还是各个文件整理、管理上,都要不放松,哪怕不熟悉也要在工作中多多学习。以前是工作,现在更多的是责任。
  ——最后,您这边有没有什么话想对全县人民说的?

  这次疫情来的突然,咱们省里很多医生都争先恐后要去援鄂,我去了武汉之后,我的同事们,比如预检分诊、发热门诊都要求去武汉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有一个人退缩。不畏生死,不计报酬。有句话是说“学医就是选择了终身学习,也选择了终身奉献。”如果重新再来一次的话,我依然会选择第一个报名。因为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的天职。

  采访张毛毛的过程中,丝毫没有在她的脸上看到悲伤,沉重的表情,更多的是笑声与轻松,这位90后姑娘正是用乐观的精神,使她在疫情期间圆满完成了援助医疗任务。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已经休舱,而张毛毛也回到了怀来县医院,投入了新的工作中。

  在采访中,张毛毛反复强调的是两个字“责任”,这不仅仅是她的责任,更是怀来县每一个奋战在疫情前线工作者的责任,他们有的义务在小区门口检查过往车辆行人,自发为检查站购买防护用品;有的年过八旬,依然挺立在乡镇村口的检查站。张毛毛,就是怀来县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战斗中的代表。
  采访结束,张毛毛又要前往临床科室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和一名共产党员,忠诚、担当、奉献,让这个不到一百斤的姑娘,身影也愈发高大,张毛毛,我们为你点赞!

  存瑞精神传承人张毛毛同志是怀来人的骄傲!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像张毛毛一样迎难而上驰援湖北医疗救援的医护工作者,就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英雄!最美丽的逆行者!

  存瑞精神是一种宝贵资源,存瑞精神是怀来人特有的人文历史,是怀来人文精神的核心基础,存瑞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怀来人民的精气神。历史车轮滚滚,存瑞精神根植于怀来大地,伴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特别是其折射出的以“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永恒的价值与魅力,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这种精神都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
责任编辑:huailai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中共怀来县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lwmb6860877@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80274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