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少年亦可担国任 舍身取义炸碉堡

2020-11-13 来源:怀来县董存瑞纪念馆

  

人民英雄——董存瑞

完成党交给的艰巨任务最光荣!

在董存瑞纪念馆的英雄广场上

一座纪念碑亭

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

在汉白玉石碑上

铭刻着朱德题词:

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这座纪念碑所纪念的

正是我们所熟悉的战斗英雄董存瑞。

牺牲那年,他才19岁

他单臂擎天

舍身为国的英雄壮举

熔铸成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为一代代的奋斗者

照亮了前行的方向。

  1929年10月15日,在河北省怀来县的南山堡村,董存瑞降生在这户贫苦的农民家里。

  当时,他是家里唯一的男孩,也因此寄予了全家的希望。

  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攻占了董存瑞家乡沙城。从此,董存瑞和乡亲们拿起武器同鬼子做斗争,在抗日烽火中经受了锻炼。
他胆识过人,14岁那年他曾正面与鬼子交锋,斗智斗勇,掩护龙延怀三区区委书记王平同志躲避了鬼子的围捕,被相亲们称为南山堡的“王二小”。同年,他被推选为南山堡第一任抗日儿童团团长,他带领小伙伴,训练,站岗放哨,为八路军送信、送情报。15岁已经是民兵基干队伍里年龄最小的骨干分子了。

董存瑞智救王平场景

  董存瑞1945年参加八路军,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荣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 

  1948年5月25日,解放战争已进入到战略反攻阶段。当天凌晨,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第11纵队解放隆化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阵地上一片寂静。潜伏的战士们焦急等待着总攻的信号。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解放军强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敌人火力全给压住了。在硝烟弥漫、烈焰滚滚中,苔山顶峰的砖塔,被我军的大炮轰倒了,炮楼也被打掉了,不一会儿,胜利的红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顶峰。

  上午5时25分,命令下达,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担任主攻,从城东北向隆化中学外围工事运动。国民党军的机枪严密封锁着他们前进的道路。六连火力组、突击组、爆破组、支援组互相配合,很快地攻破了隆化中学东北面的碉堡群。董存瑞带领爆破组连续爆破了敌人4个炮楼、5个碉堡,胜利地完成了扫清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下午3点30分,第二次总攻开始。六连向隆化中学发起冲锋。突然,敌人的子弹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要总攻了,战士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派去的3名爆破手一名牺牲,两名身身负重伤。这时,团部来了紧急命令,要六连火速从中学东北角插进去,配合已突进中学院内的兄弟部队,迅速解决战斗。

  这时刚刚完成爆破任务的董存瑞再次挺身请战。

  董存瑞挟起炸药包,弯着腰冲了出去。在郅顺义火力掩护下,他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借着郅顺义扔出的手榴弹的烟雾,站起来一阵猛跑。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的耳边掠过。突然子弹射中了他的左腿,他鲜血直流。他强忍剧痛,纵身而起,抱着炸药包迅速猛冲到桥下。

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炸药包的地方。如果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火药支架。怎么办?郅顺义清清楚楚看着这一切,急得直握拳头。突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

电影《董存瑞》扮演者张良

  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毅然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药包,使其紧紧地贴着桥底,右手拉燃了导火索,郅顺义看到后,纵身一跳,朝桥下的战友奔去,董存瑞看见了,厉声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就在炸药包即将爆炸的瞬间,董存瑞用尽全身力气喊出了时代的最强音:“为了新中国前进!”
随着天崩地裂的一声巨响,敌人的暗堡被炸毁,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他年仅十九岁。
1948年6月8日,董存瑞生前所在部队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十一纵队党委决定:追认董存瑞为纵队战斗英雄、模范共产党员;1950年9月全国战斗英雄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决定:追认董存瑞为全国战斗英雄。1957年5月29日,朱德委员长为董存瑞题词:“舍身为国, 永垂不朽”。

  

英雄虽逝

精神永存

每个时代都需要英雄

那个手举炸药包的青年

变成了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

指引着我们奋勇前行!

责任编辑:huailai
更多>>文明要闻
更多>>文明创建
图片新闻
更多>>公民道德
更多>>未成年人
更多>>志愿服务
中共怀来县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电子邮件:hlwmb6860877@163.com
张家口新闻网提供技术支持 0313-2011753
冀ICP备18027425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