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来是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紧扣“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目标定位,怀来县点亮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用新时代存瑞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的心灯,开展“弘扬存瑞精神,争当时代先锋”主题活动,坚持人人讲奉献、个个作先锋,发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攻势,采取全面铺开、重点打造的方式,全面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以奋斗者的姿态、时代先锋的担当建设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美丽怀来。 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怀来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各种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社区)思想文化阵地,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全县已搭建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7个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302个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三级构建内容。 同时,三级组织都已成立领导组织,出台工作方案,制定管理制度等,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各阵地标识牌及制式展板统一规范,设立专门的办公场所,乡镇实践所功能室数量不少于4个;村级实践站功能室不少于2个;文化健身广场面积不少于500平米;各阵地结合群众需求和自身实际,谋划设计具体志愿服务项目,并组织志愿者开展服务活动。乡镇所组建5支以上特色志愿服务队,村和社区所组建3支以上特色志愿服务队,并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在阵地资源上,整合党校、党员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道德讲堂、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构建理论宣讲平台;整合职业学校、中小学、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老年大学、村史馆等,构建教育服务平台;整合文联组织、乡镇综合文化服务站、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以及歌舞团、戏剧团、文物开放单位、乡风文明示范街、学习宣传广场等,构建文化服务平台;整合科技示范基地、科技信息站、科普大篷车、科普活动室、法律大讲堂、普法活动室、医院、乡村卫生院(室)、乡镇综治中心、农家书屋、设施农业基地等,构建科技与普法服务平台;建好用好县级体育馆、文化公园,文化活动广场、敬老养老场所,尝试推动中小学体育设施对外开放,构建健身体育服务平台。 围绕“谁来做”的问题,成立以县委书记任总队长的怀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建立完善县直部门单位志愿服务队,镇村志愿服务队,专家指导志愿服务队,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四个领域321支、7万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统一以“存瑞志愿服务队”的旗帜服务群众,解决文明实践“人从哪里来”、“由谁干”的问题。 怀来县围绕中心工作策划志愿服务活动内容、活动时间和组织形式,建立各级志愿服务人员人才库,组建特色志愿服务队伍,发挥机关党员带头作用,常态化每月至少开展2次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县直部门单位组成新时代普法宣传志愿服务分队、理论宣讲志愿服务分队 、新时代党员先锋志愿服务分队、新时代科技惠民志愿服务分队、新时代群众文化宣讲志愿服务分队、新时代社区小区志愿服务分队、新时代成人职业教育志愿服务分队、新时代思想道德教育志愿服务分队、新时代体育休闲健身志愿服务分队、新时代卫生健康科普宣讲志愿服务分队等十个志愿服务队。各领域专业人士组成法制先锋志愿服务队、科普志愿服务队、博爱志愿服务队、红色文艺轻骑兵、巾帼志愿服务队、青年创意突击队、绿色行志愿服务队、工人先锋志愿服务队、健康怀来志愿服务队、新时代体育休闲健身志愿服务队、蓝天救援队等专家指导队,根据群众需要,结合专业实际,整合凝聚社会公共资源,组织开展相对专业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 在村镇社区,按照党员奉献、村庄管理、百姓宣讲、文化演出、邻里互助、文明新风等内容组成,“董存瑞”志愿服务队、和事佬志愿服务小分队、小红衣志愿服务队、365百姓故事会志愿服务队、“小喇叭”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小锣鼓乐享文化生活志愿服务队、夕阳红爱心公益团、小马扎志愿服务队时代新风青年志愿服务队、移风易俗志愿服务队等636支志愿服务小分队,在县级指导员队伍的指导下,根据群众需求,在村庄和社区组织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活动。 同时,由社会爱心人士自发组织的志愿服务队伍,经培训后积极参与怀来县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发布的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服务群众、奉献爱心。 为着力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怀来县大力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制定群众点单、中心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四单机制”,为居民提供全方位、零距离、无缝隙服务。 群众点单。聚焦群众所需所想所盼,精准对接群众实际需求,突出服务功能,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点单”模式分为三种:网络点单服务,即群众通过“文明怀来”微信公众号平台点单;TV端点单服务,即群众通过广电机顶盒进入点单页面;现场点单,即群众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镇、实践所、村(社区)实践站填写《心愿征集卡》点单。 中心派单。收到群众点单后,中心、所、站三级平台工作人员进行统计、编号、登记、归类、汇总、分析,对不能及时提供服务的群众个性化需求,梳理、归档、统筹安排,并及时做好回复群众工作。对可以提供志愿服务的“群众点单”,根据服务需求项目,制定具体志愿服务内容、时间、地点,通过微信平台通知志愿服务队,派发任务清单,并在平台公布相关信息,进行实时跟踪问效。 志愿者接单。根据自身优势、专业特点,组建高质量服务队伍,对服务项目进行“接单”,及时开展“一对一”或“团队式”服务。另外为壮大志愿队伍,积极在群众身边找资源找力量,积极发动包括退休教师、能工巧匠等人才加入服务队,全力满足县、乡、村三级群众特色化、多样化需求。 群众评单。文明实践各类活动实行评价管理,通过微信投票、电话回访等形式,对具体服务事项进行打分。坚持“服务怎么样,群众说了算”,对于实际效果不佳、百姓“不捧场、不买账”的项目,迅速进行整改。为调动志愿者积极性,定期开展“金牌宣讲员”、“优秀志愿者”评选活动。 一系列活动以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基层党员群众传播党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打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宣传阵地,同时弘扬了孝老爱亲中华传统美德,倡导文明和谐、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推动党的声音入脑入心,移风易俗渐成共识,崇德向善蔚然成风。 “传”。把党的声音讲到了群众身边。组织宣讲志愿者队伍60支,利用主题党日、村(居)民代表会,“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智慧党建等各类载体,以讲堂、入户、线上的方式,讲理论、讲政策、讲文化、讲法治、讲道德、讲技能,运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和方式,开展“千场基层宣讲”、365百姓故事汇等宣讲活动。要注重通过特设的环节、程序、仪式,通过宣讲志愿者带动性的语言、故事,增加情感认同。 “评”。把传统美德评到了群众身边。在全县279个村街普遍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农户参与率达95%以上,“十星级文明户”达59036户。协调县妇联共同组织年度“文明家庭”、最美婆媳等评选活动,深入宣传文明家庭先进事迹,开展好“善行河北?善美家风”、陪父母一起过年等主题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帮”。把党的关心送到了群众身边。各站所结合自身需求,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有279个村庄和23个社区成立志愿服务队伍,志愿者总数达7万多人,组织志愿者采取上门拜访、恳谈交流、心理疏导、公益帮扶等方式,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老人,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情感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引导形成邻里互助、守望相助、患难相恤的社会风尚。 “乐”。把欢声笑语带到了群众身边。围绕乡村文化振兴,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培育挖掘基层文化人才,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团体,利用广场舞大赛、彩色周末、电影戏曲下乡、创城文艺晚会等活动,开展形式多样、接地气的文化活动,满足人们文化生活和人际交往需求,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群众自己自编自演的文化活动。 “建”。把新风新俗传到群众身边。每年有计划地举行端午节、中秋节、丰收节等“我们的节日”庆典活动,引导群众参与婚丧嫁娶、成人升学等人生节点仪式,培育文明礼仪,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