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初心使命、推进复兴伟业。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县委宣传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特别推出“红色教育导图”专栏,带领读者了解怀来红色印迹、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等红色阵地,讲述怀来革命英烈、英模人物、拥军模范的故事,引导全县党员干部群众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真正做到“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 昌宛怀联合县旧址 镇边城是一座古城,始建于明朝正德十五年(1520年),该城坐落于怀来县东南端巍峨的军都山深处,海拔840米,距县城沙城镇43千米,是怀来县从南路进京必经的关口。原为北京市昌平县管辖,新中国成立后调整区划划归怀来县。 中共昌(平)宛(平)怀(来)联合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镇边城南大街乔家大院内,房屋为砖木结构,房屋建筑布局为四合院。正房为中共昌宛怀联合县委、县政府的办公场所。 1943年3月,中共平西地委在镇边城村成立中共昌宛怀联合县委、县政府。县委书记为林克清,县长彭城,常驻镇边城村。联合县共辖8个区,其中怀来县境内有3个区。三区主要活动在镇边城、横岭、坊口等村庄;四区主要活动在董庄子、羊儿岭、花园、西榆林、罗庄子、瑞云观等村;五区主要活动在外井沟、化庄、石洞、小南辛堡、十八家、北寨、南寨等村庄。 昌宛怀联合县成立后,开展统战工作,收编敌伪人员,为前方征购粮食,征集战略物资,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3年春天,投靠日军的土匪“姚部队”(后改名称“皇协军”)驻扎在妫水河南岸的达子营、定州营村,小队长谷万刚接到昌宛怀联合县政府的通知后,在南山大营盘会见了县长彭城。彭县长向谷万刚讲明党的政策,鼓励他们弃暗投明,协助抗日。6月,谷万刚带领37人起义,携带轻机枪1挺,步枪40支,手枪3支,走上抗日道路。起义后,由于谷万刚打仗勇敢,不久当了中队长,后又被任命为县大队副队长,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昌宛怀联合县旧址 1943年秋,镇边城村为了支援抗日,征收了五、六万斤粮食。在县、区委的领导下,以民兵为骨干,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利用一切时间,制铁雷,凿石雷,做土手榴弹,日夜训练,为保护粮食做准备。一天,日军和汉奸队来抢夺粮食,被广大人民群众摆的地雷阵炸死了很多人,只好放弃抢粮计划,抗日群众保住了粮食。 为了支持平西根据地兵工厂制造子弹、地雷、手榴弹,武装八路军、游击队和各村民兵,尽快打走日本侵略者,昌宛怀联合县第五区公所分配给在怀来南山境内的化庄村5000斤铜、铁、锡任务。经过再三发动群众,多方面搜集挖掘,只完成了3600百斤,还差1400斤。化庄村是被县区命名的抗日模范村,样样工作不甘落后。村党支部立即开会研究讨论,最后决定到怀来城西关外的“大佛寺”去搞。化庄村距离怀来城50多里,中间还隔一道妫水河。夜晚,全体干部带领基干民兵共五十余人,很快就把藏在大佛寺库里的东西全部清理出来,连背带扛运回村。到村里一过秤,共计2200斤,超额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受到县政府的表扬,奖励边区币500元。他们用这笔奖金购买了几十把镐、铁锨、布兜、铁锤、钢钎,用来打石头地雷、埋地雷,以便更多地消灭敌人。 |